購物車 0
sg-11134201-22110-m2tu4op8f1jva8

[755L-4] 百年中國的譜系敘述 作者: 康正果 出版社:聯經

NT$ 350.00


民族主義、民國世代、國共鬥爭、兩岸統獨
一波波的政治狂瀾
牽動著百年中國社會變遷的命脈
本書詮釋了百年中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議題
也重審了中國現代史的意義
文化譜系是百年中國社會變遷的命脈,作者透過六大議題,對中國百年來的文化譜系作了初步的梳理:
文化譜系是百年中國社會的命脈,本書透過六大議題,對近代激進民粹思潮顛倒扭曲的價值序列作出了初步的梳理和矯正:
一為痛訴暴力土地革命貽害,辨析脫貧與致富的悖謬;
二為細說兩岸統獨是非,審視從威權到民主的經驗教訓;
三為探源民族主義真諦,揭示極權政體的精神焦慮;
四為縱論民國世代風貌,發掘走向共和的民德資源;
五為重建民族記憶,呼喚歷史觀的根本轉變;
六為構建人文精神光譜,薈萃民國人物的風神精彩。
作者簡介
康正果
美國耶魯大學中文教師。已出版的著作有《風騷與艷情》、《重審風月鑑》、《交織的邊緣》、《鹿夢》、《出中國記——我的反動自述》和《肉像與紙韻》等。
 
目錄
導言:從價值轉換到歷史還原
一、脫貧與致富的悖謬──誰製造了三農問題?
向普通讀者說「三農」
從官語到熱門話題
尋找深遠的禍根
階級鬥爭論的歷史謬說
租佃制及中國農業的困境
孫中山的土改構想
《中國農民》及早期農運的激進思潮
始作俑者毛澤東
蘇區土改是暴力掠奪之源
又殺牛又擠牛奶
翻身與惡力的召喚
地主做了沉默的羔羊
惡因真能結出善果嗎?
台灣土改:一個可資對比的參照
窮有窮惡
剝奪的升級:兼併富農和中農
合作化真正的經濟目的是什麼?
合作社的變質
民間社會的徹底破壞
終於允許致富了
暗修補,不認錯
曹錦清與李昌平
總理可不相信眼淚
黨—國體制涮了農民
瞻望未來的鄉紳
走向富善的前景
二、1945年以來台灣的文化譜系──一個大陸人的海外觀
小引
從施明德的台灣被佔領史說起
從鄭鴻生的祖輩和父輩看兩代台灣人的情結
從彭清靠的不屑感看台灣人的光復情
重述「二二八」:譜系分析的(金勾)沉
譜系溯源:「外來政權」是怎麼來的?
對抗文化和價值顛覆
「白色恐怖」探源
龍應台:感動與認同的消費
反共時代的重新中國化
從選戰悲情到暴力邊緣
中華民國的反諷:從拒不承認到不被承認
轉型正義辯
台灣的歷史地理困境
結語:毀滅還是新生?
三、中國的民族╱國家主義焦慮——致海內外愛國華人
小引
民族╱國家主義溯源
天朝心態 vs. 貿易擴張
從排滿到國民革命
民族/國家主義的路線及中共的反動
抗戰:國共美蘇的歧途
走向孤立的黨天下
崛起中的蹣跚
餘論
四、一個血性思者的質文熔煉——閱讀周劍岐
發現周劍岐:一個網上讀—寫時代的開始
從讀書到讀人
血性之根
父輩經驗及其民國世代的重構
關於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革命
為中國的左症診脈
民德與江湖血性
在左症與群氓之間:顛覆/倒錯/物化
平庸惡與三鬼影
展望:民德自新三大波
餘論
五、史海神探,檮杌克星——胡志偉及其重審現代史的編著
小引
從尋找鄭義說起
少小入獄老大回
賣文修史到香江
「戰犯」列傳定褒貶
兩把刷子 刷新汗青
文字偵緝 筆打不平
追蹤第三勢力 嘔心翻譯工程
餘論
六、從傳統到現代的悲愴變奏——漫議李劼的歷史敘述和人文關懷
一個上海本地人的底氣
深重的文化失樂園情懷
獨特的晚近歷史觀
對比分明的文化精神光譜
看更多
 

導言
從價值轉換到歷史還原

本書所收六篇長文大多數寫於我那本自傳──《我的反動自述》──出版之後,各篇文章的寫作動因及其論題的側重雖各有不同,但對於「如何詮釋百年中國從傳統走向現代」這一中心議題則關注始終,並以遞進展開的走勢在各篇間構成了一定的連貫和交響的呼應。用「百年中國的譜系敘述」來命名這本文集,自信還算切合內容而突出要點,儘管它印上封面擺到書店裡未必特別搶眼。
2011年即將到來,兩岸當局都在為迎接那可慶賀的一百週年做各自的準備。媒體上最近已就此展開政治造勢的熱議,文化市場為製造賣點也有了相應的動作。面對此「百年中國」話題的眾聲喧囂,再環顧身邊的老少中青,出生於四十年代的我不由撫今追昔,紛雜的思緒中驟然有一種生命和歲月的季節感溢於情懷。正如春有春的氣韻,秋有秋的風味,不同年代的人群都具有各自特殊的代徵。四十年代的中國之命運曾充滿希望的曙光,但後來卻逐步被導向了致命的歧途。我不遲不早,正在此由希望轉向危機的關頭來到了人世。我說它「不遲」,是強調我至今還記得大陸未被「解放」時某些溫馨的情景,即使在已進入「新社會」的最初幾年,民國世代的氣韻還殘存於當時的日常生活,也體現在很多親屬長輩的身上。又說它「不早」,則是慶幸我不像父祖輩背負沉重的歷史包袱,在他們於土改、反右等運動中頻遭衝擊的日子裡,我因年齡尚小,不只幸免於那一波波政治狂瀾的攪擾,且有機會在祖父的花園內靜心讀書,趕在文革大破四舊前,及時博覽了家藏的經史子集和民國年代出版的不少名著。好比是黑暗酷寒降臨前一霎溫煦的晚照沐浴了我的身心,讓我在精神貯備上得到了足夠自強的充電,以致我後來雖被打成反動分子,長期被迫勞動改造,但在我心裡,卻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也從未真心接受那強加的改造。就我當初的年齡和水平來說,我那個「思想反動」,哪談得上有什麼明確的政治觀點和獨特的思想,它在很大的程度上不過是我這類天性的人在當時的情勢下很容易招惹的一種罪過,是由於我比其他人更固守一己之區區喜好,因而不可避免地與黨天下主流趨勢發生了不幸的碰撞。幾年前,《我的反動自述》在海外出版,每當與讀者談話時被問及我那個「反動」的內涵,我常以「性情反動」的自我界定作答。
性情反動的人喜不喜歡什麼,乃發自他的內心感受,而非取決於利害的權衡。他不會為表現積極,追求入黨而把自己明明認為的「是」說成黨所判定的「非」,把自己心悅的「好」說成黨所誣衊的「壞」。是非好壞之辨,自古及今人同此心,向來都屬於良知和常理的範疇,是普通人無需置疑的做人準則。但在1949年後,中國大陸的事情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顛倒。之所以會有那麼多人一批批被揪鬥、監禁,甚或殺害,就因為武力奪權的中共集團硬要把良知和常理認為的「是」和「好」橫加上「封建」或「資產階級」等一系列屬於反動的罪名,從而方便地扣在需要批判和打倒的敵人頭上。很多依然行其所是而流露其所好的人便在那顛倒黑白的風暴中遭到迫害,從身心受損直到枉送掉性命。而更多的人則於大勢所趨下或被迫作為,或積極表態,在互相欺瞞中捲入一場場政治運動。我頗感幸運的是,顛簸造次中基本上還算保持了我那個性情反動的本色,直到六四後舉家移居到美國,在拉遠的距離外回顧走過的道路,才對我硬挺著走出來的世界漸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
倘若說我所秉持的性情反動是我的父母、家世和那個出生年代給予我身心發展的人格遺澤,是我個人情意結構的硬核,是我在撰述自傳過程中體悟到的生命根基,那如今我進而要對百年中國的曲折歷程作此一譜系敘述的嘗試,便可說是從個人經驗出發,帶著我充沛的感性深入到國家民族命脈的系絡中辨別是非曲直,去努力糾正被顛倒的價值序列了。



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

📚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

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

最後才裝進破壞袋!

強化包裝,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

IMG_9089IMG_9088


DALL·E 2024-01-28 22.38.41 - Create a wide, detailed impressionist-style painting of a three-story traditional bookstore warehouse interior, capturing the feeling of being imm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