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7B-30]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跟著韓國最強心理研究團隊找到自己的拖延分類圖 作者: 李東龜
NT$ 299.00
目錄
前言 拖延並非懶惰,而是一種需要改變的習慣
第1章 人為什麼會拖延?
想要拖延,是情緒調節出問題的訊號
盤點拖延發生的四個時機
該做但不想做的矛盾情緒,是拖延的起因
退一步審視內心矛盾,才能真正做出改變
第2章 拖延病類型一:盲目樂觀
正向錯覺讓我們把情況想得太樂觀
樂觀是一把雙面刃
正向錯覺讓我們過度依賴過往成功經驗
丟掉「或許」與「可能」,用確定的語言激勵自己
盤點「拖延損益表」,看清盲目樂觀帶來的損失
善用「自我激勵」,積極掌控自我行動
接到任務時,先花點時間瞭解狀況並制定計畫
寫下預估與實際的差距,改變思考習慣
第3章 拖延病類型二:自我責備
自我責備讓我們加深對失敗的恐懼
責備鞭策只能短暫提高效率,卻難以延續動力
真正重要的事,是實踐與前進的能力
罪惡感是導致拖延的癥結
自我責備的根源,或許來自童年
父母的關愛,有時會形成心理控制
停止自我責備,關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放棄迎合他人的標準
直視罪惡感,釐清真正重視的價值觀
成為相信自己的人
第4章 拖延病類型三:抗拒現狀
自主性被剝奪讓我們萌生反抗情緒
情緒化思考與內在監督者的拉鋸
厭惡現狀的想法,隱藏著對改變的渴望
反抗型拖延所造成的長期弊害
即使現狀無法盡如人意,還是可以找出自主選項
三步驟,與自己的負面情緒和解
書寫是緩解負面情緒的最佳良方
第5章 拖延病類型四:完美主義
完美計畫與實際執行之間的鴻溝
「完美無缺」其實只是幻想
對他人評價的在意程度與拖延程度成正比
你擔憂的事,大多數都不會發生
檢視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小心別落入「細節地獄」的陷阱
先決定判斷的基準點,才能全力以赴
不是「必須做好」,而是我「想要做好」
第6章 拖延病類型五:刺激尋求
總是難以維持超過三天的「熱情」
造成三分鐘熱度的大腦機制
刺激尋求傾向的四項特徵
成長的過程是一條S曲線
依賴外部獎勵來達成目標的盲點
尋求內在成長動機,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探索「樂趣」的更多種可能性
結語 只有「我」能改變我自己
參考文獻
第1章 人為什麼會拖延?
想要拖延,是情緒調節出問題的訊號
盤點拖延發生的四個時機
該做但不想做的矛盾情緒,是拖延的起因
退一步審視內心矛盾,才能真正做出改變
第2章 拖延病類型一:盲目樂觀
正向錯覺讓我們把情況想得太樂觀
樂觀是一把雙面刃
正向錯覺讓我們過度依賴過往成功經驗
丟掉「或許」與「可能」,用確定的語言激勵自己
盤點「拖延損益表」,看清盲目樂觀帶來的損失
善用「自我激勵」,積極掌控自我行動
接到任務時,先花點時間瞭解狀況並制定計畫
寫下預估與實際的差距,改變思考習慣
第3章 拖延病類型二:自我責備
自我責備讓我們加深對失敗的恐懼
責備鞭策只能短暫提高效率,卻難以延續動力
真正重要的事,是實踐與前進的能力
罪惡感是導致拖延的癥結
自我責備的根源,或許來自童年
父母的關愛,有時會形成心理控制
停止自我責備,關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放棄迎合他人的標準
直視罪惡感,釐清真正重視的價值觀
成為相信自己的人
第4章 拖延病類型三:抗拒現狀
自主性被剝奪讓我們萌生反抗情緒
情緒化思考與內在監督者的拉鋸
厭惡現狀的想法,隱藏著對改變的渴望
反抗型拖延所造成的長期弊害
即使現狀無法盡如人意,還是可以找出自主選項
三步驟,與自己的負面情緒和解
書寫是緩解負面情緒的最佳良方
第5章 拖延病類型四:完美主義
完美計畫與實際執行之間的鴻溝
「完美無缺」其實只是幻想
對他人評價的在意程度與拖延程度成正比
你擔憂的事,大多數都不會發生
檢視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小心別落入「細節地獄」的陷阱
先決定判斷的基準點,才能全力以赴
不是「必須做好」,而是我「想要做好」
第6章 拖延病類型五:刺激尋求
總是難以維持超過三天的「熱情」
造成三分鐘熱度的大腦機制
刺激尋求傾向的四項特徵
成長的過程是一條S曲線
依賴外部獎勵來達成目標的盲點
尋求內在成長動機,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探索「樂趣」的更多種可能性
結語 只有「我」能改變我自己
參考文獻
李東龜
延世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研究拖延行為、完美主義、自我價值等領域二十多年,曾任普渡大學教授、韓國心理諮商學會會長,並榮獲延世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教育部門)與教學貢獻獎。已發表學術論文百篇以上,著有《每天來點心理學,揭開隱祕的人性關鍵字》、《在意別人而受傷,怎麼找回快樂》、《剛剛好的完美主義》(合著)等作品。
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
📚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
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
最後才裝進破壞袋!
強化包裝,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