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tw-11134207-7r98x-lnwnzc7e0b3ta0

「957B」養成有錢體質:如何用最快速度存到100萬,又不會降低生活品質?日本理財大師只靠三本存摺,提早財富自由

NT$ 288.00


養成有錢體質:如何用最快速度存到100萬,又不會降低生活品質?日本理財大師只靠三本存摺,提早財富自由!
37歳独身、年収300万円知っておきたいお金のこと

作者:橫山光昭
譯者:  方嘉玲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21/04/27


◎跟你的父母、子女、另一半,談錢

結婚和單身,哪個比較花錢?買房和租房,哪個划算?
網路上最常討論的兩個大哉問,日本最強理財大師親自算給你看。
要存多少錢才夠退休生活?只靠健保不要其他保險可以嗎?
其實,有三種情況根本不需要買人壽險。 
許多家庭的家計破口,在於這兩種投資:孩子的補習和才藝,

如何用最快速度存到100萬,又不會降低生活品質?
日本理財大師教你具體實踐,提早實現財富自由!

各界推薦

《散戶的50道難題》、《高手的養成》系列暢銷書作者/安納金
《股海老牛專挑抱緊股,穩穩賺100%》作者/股海老牛
聆韵企業管理顧問創辦人/徐慧玲
粉專「寶可孟的理財記事本」版主/寶可孟
收回
目錄
推薦序一 只要開始起步,人人都能FIRE/安納金
推薦序二 調理有錢體質,具象化美好未來/股海老牛
推薦序三 擁有閃亮金幣之前,要先養成有錢體質/徐慧玲
推薦序四 投資理財不困難,務必把握三原則/寶可孟

序章 我幫助兩萬三千個家庭養成有錢體質
努力存錢,但存款簿上的數字卻沒變化
有心存錢,就一定能存到錢?沒這回事
用三個問題,檢測你對金錢的態度
能否存錢,關鍵是從小地方改變用錢習慣

第一章 最快存到100萬的超強理財術
有金錢焦慮,因為你搞不清楚三件事
三個建議,打造不再為錢焦慮的超強理財術
不論任何年齡,都能打造有錢體質
無目的存錢會失敗,你得找個目標
存錢的動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意識的花錢,就能存錢

第二章 家計三分法,爽花5 %照樣能存錢
搞不清楚家計狀況,難怪你沒錢
你昨天總共花了多少錢?
第一個月,先記帳,但不用刻意省錢
從前一個月的記帳紀錄,判斷之後怎麼省
伙食費最容易亂花,怎麼掌握?
就算不小心花太多,還是要繼續記帳
省錢,從固定支出下手最有效益
消、浪、投──家計三分法
最能存錢的黃金比例
減少消費與浪費,增加投資的比例
有些你以為是投資的開銷,最浪費
希望你成為懂得善用金錢的人

第三章 有錢人必備的三本存摺
結帳前,先問自己這個問題
打消強烈購物慾,用一句話化解
工作多年還是零存款,怎麼辦?
準備三個帳戶:日用、儲蓄、理財
日用帳戶裡要放1.5個月生活費
不用執著日用帳戶的金額變化
儲蓄帳戶放6個月生活費
薪水一入帳,先把六分之一移到儲蓄帳戶
理財帳戶,可以開證券帳戶來代替
同時管理儲蓄帳戶與理財帳戶
保單、汽車、手機,非必要開銷總藏在這裡
為什麼用理財帳戶來投資?
如何選擇券商與開立證券戶
理財關鍵:你為了什麼目的想要存錢?

第四章 投資三原則:長期、分散、定時定額
投資,是為了讓錢幫我們賺錢
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讓錢為你工作
出現黑天鵝,別急著殺出,該繼續買進
長期投資,可以隨時進場
複利:時間越長,效益越可觀
省吃儉用難存錢,但投資、複利可以幫你
19年不間斷,讓我穩穩賺6%
看不見的虧損:購買力貶值
我的投資標的,全球平衡型指數型基金

第五章 跟你的父母、子女、另一半談錢
不管結婚或單身,都很花錢
結婚前,先確認彼此用錢價值觀是否一致
零到六歲,國家跟你一起養
補習與才藝,先和孩子有共識,才不白花錢
退休金必絕對不夠應付老後的開銷
看護父母,要準備多少錢?
照護父母要有限度,別把自己賠進去
如果生病了,健保夠用嗎?還需要另外保險嗎?
規畫符合自己需求的醫療保險
三種情況,不用考慮投保壽險
工作失能險是必要的嗎?
我該買房還是租屋?兩個答案都對
哪些人要買房?哪些人得租屋?
在確立家庭結構與生活方式前,購屋務必注意

第六章 財富自由,現在就要開始規畫
從年輕開始準備幸福的老後生活
退休後可以領到多少年金?
年金要怎麼領?提前延後領有差
年金應該提前還是延後領?
公司沒有提撥退休金怎麼辦?
年屆退休,職涯不退休
退而不休,創造自我價值
因為退休金可能不夠用,所以我們更需要副業
現在開始找副業,那是老後的經濟來源
副業不限年齡,一輩子能賺錢

後記 掌握收計、善用投資,就能跨過經濟衝擊



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

📚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

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

最後才裝進破壞袋!

強化包裝,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

IMG_9089IMG_9088


DALL·E 2024-01-28 22.38.41 - Create a wide, detailed impressionist-style painting of a three-story traditional bookstore warehouse interior, capturing the feeling of being imm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