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sg-11134201-22100-w0qi5un9ugiv41

[957P] 尼采:其人及其思想 作者:呂迪格‧薩弗蘭斯基(R?diger Safranski) 譯者:黃添盛

NT$ 599.00


本書榮獲|2003年國際尼采學會大獎
全新收錄|紀念尼采誕辰175周年後記
尼采是哲學的悲劇英雄,他對二十世紀思潮的影響深遠,從存在主義、海德格、阿多諾、傅科,到解構主義,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但他也是最容易被誤解的哲學家,我們在解讀尼采時,都如同瞎子在摸索一頭對我們冷笑的大象。
《尼采:其人及其思想》並不是一般的哲學家傳記,寫過叔本華和海德格傳記的薩弗蘭斯基,以其深厚的哲學素養和洞見,幽默又不失莊重的筆調,以重構尼采的思想發展,去敘說尼采一生的故事。於是從中學生尼采開始,談到他的第一本重要哲學著作《悲劇的誕生》,以及音樂、神話、華格納、叔本華對於尼采思想發展的影響,並且強調戴奧尼索斯和德謨克利圖「萬物流轉」的世界圖像,接著「超人」、「權力意志」等膾炙人口的概念也都粉墨登場,最後則是尼采「永劫回歸」的思想,以及他對於當代思潮的啟發。
尼采顛覆了理性主義的哲學傳統,以其駭異的虛無主義向世人挑釁,要我們揮別安全的岸頭,航向無垠的思想大海。同樣的,薩弗蘭斯基也不作任何結論,而是讓思考和生活皆充滿衝突的尼采躍然紙上,由讀者們自己去體會它。

★得獎紀錄:
2017|路德維希.希伯爾內文學獎 (Ludwig-Börne-Preis)、霍夫曼獎章(E.T.A. Hoffmann-Medaille der E.T.A. Hoffmann-Gesellschaft)
2014|托瑪斯‧曼獎(Thomas-Mann-Preis)、阿登納基金會文學獎(Konrad-Adenauer-Preis)
2009|國際柯林書獎(Corine – Internationaler Buchpreis)
2006|《世界報》文學獎(Welt Literaturpreis)、賀德林文學獎 (Friedrich-Hölderlin-Preis der Stadt Bad Homburg; WELT-Literaturpreis)
2005|萊比錫書商獎 (Preis der Leipziger Buchmesse für Sachbuch/Essayistik)
2003|國際尼采學會大獎 (Premio Internazionale Federico Nietzsche)
2000|薩克森安哈特邦尼采獎 (Friedrich-Nietzsche-Preis des Landes Sachsen-Anhalt)
1998|恩斯特‧羅伯特‧庫爾提烏斯獎 (Ernst-Robert-Curtius-Preis für Essayistik)
1996|茵茨學會威廉‧海因澤獎章 (Wilhelm-Heinse-Medaille der Mainzer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und der Literatur)

★內文試閱:
人性的,太人性的
尼采讓他的查拉圖斯特拉帶給世人的第一個訊息,就是「超人」的理論。查拉圖斯特拉在不好的時機和錯誤的地點宣告它,人們聚集在市場,觀賞著走索人的表演。他們要的是娛樂,想要享受走索人的危險所帶來的快感。查拉圖斯特拉對著尋找刺激的觀眾說話,彷彿他們是渴望形上學的團契,還得耗費精神去說服他們去享受世俗的快樂。「對大地忠實吧!」查拉圖斯特拉向看熱鬧的人們呼喊:「不要相信那些談論著天國的希望的人!」(4,15)查拉圖斯特拉怎會有如此偏頗的印象,以為他的眼前盡是誤信「天國的希望」的人!在這裡,這看起來再多餘不過。查拉圖斯特拉帶著福音來到這裡,但是他對人完全不了解,因此,他的悲憤聽起來那麼滑稽。尼采有意導演了荒唐的一幕,因為查拉圖斯特拉必須在(前言裡)最後明白,他必須用不同的方式來開始他的福音工作:「我突然醒悟:查拉圖斯特拉不應是對群眾說話,而是對同伴說話!」(4,25)
因為查拉圖斯特拉從此不再涉足市場,只需尋找同伴,他宣道的語調也就不必有所調整。他不再迴避熱情,而只跳過那些讓熱情特別難堪的場合。「他對一切人說話,也不對任何人說話」,他對「兄弟們、朋友們」說話,但也承認,他的談話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談,第三者——朋友、門徒、人類——都只是杜撰的,為的是讓「我與自己」的對話不會停留在內在。「第三者是一顆木塞,防止雙方(即我和自己)向深處沉淪。」(4,71)在前言裡,一般的觀眾被當作抵抗的第三者,但是後來尼采就放棄了為查拉圖斯特拉尋找一個對手的作法。因此,查拉圖斯特拉在完全沒有遇到抵抗的獨白顯得如此單調。在查拉圖斯特拉從大眾的市場、從可能在光天化日下出醜的場合裡撤回以後,他就只對著虛空說話。尼采應該把「最後一批人」留在舞台上才對,他應該讓查拉圖斯特拉與他們作戰,唯有如此,他的超人理論才能夠充滿對比而輪廓鮮明。
那麼什麼是超人,我們應該如何想像?首先,那是尼采在《不合時宜的觀察》的時期裡就盤旋已久的主題的新說法。該主題即是自我形塑和自我超升。在〈教育者叔本華〉的觀察裡,尼采藉由他自己對叔本華的體驗,來說明一個年輕的靈魂如何遍訪一切對他產生影響的典範,以發現他「原來的自我」的「根本法則」(1,340)。一個堅定而鬥志高昂的靈魂,將會在其中找到上坡的路。每個典範都是對他自己的激勵。一個人必須在典範的陪伴下走出自己,好攀上其可能性的巔峰。尼采在當時說,人不是在自身裡發現真正的自我,而是在自己的上面發現的,「你真正的本質不是深藏在你內心,而是莫測高深地在你的上面,至少是在你在平常想像中的你的上面。」(1,340f.; SE)因此,人不應該背叛他更高的自我(人們「成為」自我,因而「是」他的自我)。人們應該也可以對自己有所期待;不只是一般性的生命本身而言,而是一個人也可以向自己作承諾,而且應該遵守該承諾;到目前為止,我只是它不完整的體現。在自我超升的意義下的自我形塑的每個嘗試裡,「對於超人的意志」已經在發揮作用。
在這個意義下的超人仍然與生物學沒有任何關係,它只是人類自我形塑的精神力量,指的是循著超升的上坡自我駕馭且自我鍛鍊的能力。對於如此的超人理想,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裡就已經有個很簡要的說法:「你應該成為自己的主人,也成為決定你自己的德行的主人。從前它們是你的主人;但是它們只能是你的工具,就像其他工具一樣。你應該掌控你的好惡,知道如何根據你更高的目的而收放自如。」(2,20)如果查拉圖斯特拉宣告說:「我愛那具有自由的精神和心靈的人。」(4,18; ZA)那麼他指的便是這樣的超人。
但是他所談論的超人也不只是自我形塑的運動員。查拉圖斯特拉的宣示裡也摻雜著些微的生物學性的色彩。他說:我們目前所看到的人類是從猿猴演變而來的,在他們的身上還留下太多猿猴的習性、太多的慵懶,讓他們想要再度回到動物界裡。人類是一種過渡性的存有物,他來自猿猴,或許有朝一日會成為超人,但是現在他還在半路上。「猿猴對人類而言是什麼呢?不過是一個笑話或一個痛心的恥辱。而人類對於超人而言也應該是如此:是一個笑話或一個痛心的恥辱。」(4,14)



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

📚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

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

最後才裝進破壞袋!

強化包裝,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

IMG_9089IMG_9088


DALL·E 2024-01-28 22.38.41 - Create a wide, detailed impressionist-style painting of a three-story traditional bookstore warehouse interior, capturing the feeling of being immerse